坏妈妈育儿网

坏妈妈育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养 > 保健食品 > 《金匮要略》:张仲景此方中的黄芪用量不大,但恰到好处

《金匮要略》:张仲景此方中的黄芪用量不大,但恰到好处

出处:太阳说易日期:2021-06-21 10:51:14

桂枝加黄芪汤,是《金匮要略》中主治黄汗病的方剂。本方剂具有调和营卫,行阳散邪的功效。其条文说:“黄汗之病,两胫自冷”。“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其原方组成为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复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在《金匮要略》中叙述黄汗证的条文还有一段说:“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主之”。此方剂的组成为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此叙述黄汗证的症状与上段有些出入,故上文应该有传抄中的错误。

不管怎么说,两方均是止黄汗的方剂。“身体肿”,张仲景说:“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黄汗本身就是出汗,但它没有解决水肿的问题,故用调和营卫的方法来治疗。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说:“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补虚。”从所主来看,均属肌肤间病,也可知补虚,主要是补表气的不足。桂枝加黄芪汤主要以桂枝汤解肌调和营卫,尤赖饮热粥以助取汗;因为出黄汗,表气已虚,故加少量善走皮肤的黄芪,益气固卫增强药力。全方助正气以祛邪气,病去而表不伤。故《金匮要略方义》说:“以桂枝汤微解其表,和其营卫,使在表之湿随汗而解。表虚之人,虽取微汗,犹恐重伤其表,故少佐黄耆以实表,使之汗不伤正,补不留邪,此正为寓补于散,扶正祛邪之妙用。同时,黄耆与桂枝、生姜配伍,尤有化气行水之功。然黄芪固表,有碍桂枝之发散,故服后需饮热粥以助药力”。

对于黄汗证的病因张仲景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但水湿外入,只是诱因,由于卫阳被伤,水湿之邪从汗孔而入,肝失疏泄,湿瘀阻滞,卫郁而营热,湿热交蒸于肌腠脉络之间所致。黄汗证的突出表现为肢肿和胫冷,因脾主四肢,故与脾虚,脾气不运有关,卫阳不足,不能温煦四肢,故四肢既冷又肿。由于出汗,必伤津液,故汗出而渴。汗为心液,有汗而水浴,伤及心阳,故有烦躁的症状。张仲景的这两个方剂中均用了桂枝,桂枝就有温通心阳的作用,进一步证明了黄汗证与心阳受伤有关。

“腹满时痛”,《伤寒论》中的一个方剂重于平肝缓急

衄血不只是鼻出血,掌握其原理,诸衄可止

桂枝加黄芪汤与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均具有宣达阳气,排泄水湿的功用,皆用于治疗黄汗。然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适用于周身汗出,表气大虚,故方以黄芪为君,益气固表;桂枝加黄芪汤适用于汗出不透,腰以上有汗,腰以下无汗,是气虚湿盛所导致的阳郁,故方以桂枝汤为君,解肌表而和营卫。《医门法律》说:“汗出辄轻,身不重也;久久身瞤胸中痛,又以过汗而伤其卫外之阳,并胸中之阳也;腰以上有汗,腰以下无汗,阳通而阴不通也,上下痞隔,更宜黄耆固阳,桂枝通阴矣”。《医方集解》也说:“此阳通而阴不通,上下痞隔。故用黄芪以固表,桂枝以固表阴阳通,营卫和,则正汗出,小便利,而诸症悉退矣”。

总之,桂枝加黄芪汤可以治疗营卫不和表虚证,以恶寒较重,脉浮无力,发热自汗为辨证要点,以气虚明显为特点,病者多有身倦、懒动、嗜卧等症状;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体虚感冒、黄汗、黄疸、多汗、盗汗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末梢神经炎,肌肉风湿病,胆石症合并感染,小儿感冒等,可根据不同的证候特点,酌情增减药物。如黄汗、黄疸,可酌加山栀、茵陈、黄柏;盗汗,可倍芍药,加当归;多汗,加浮小麦等。外感表虚,加白术,防风等;气虚较甚,重用黄芪,加党参、白术等。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