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妈妈育儿网

坏妈妈育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 > 3-6岁 > 毛晓彤陈翔旧瓜新炒,汪峰老师的头条又被抢了……

毛晓彤陈翔旧瓜新炒,汪峰老师的头条又被抢了……

出处:日期:2021-02-08 10:32:43

让我们一起理一理这陈年旧瓜

小编是万万没想到啊,就在汪峰老师发新歌的前一天,来自陈翔、毛晓彤、江铠同的陈年三角旧瓜又被送上了热搜!(汪峰老师应该也没有想到吧!)

图片来源:微博热搜截图

不熟悉这事件的三位主角、现在可能满脸地铁老人手机的朋友们莫慌,小编现在就来为大家介绍梳理一下这个不断反转的堪比八点档狗血剧情的陈年八卦吧。

图片来源:百度,地铁老人手机

本事件的第一大男主——陈翔先生,是2010年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第五名。当年,清清秀秀容貌堪比中国版李准基的他,因为干净的嗓音的感人的家庭背景故事而被大家喜欢熟悉。

在2015年,陈翔和当时已经有名气、并且被爆料家世背景极好的毛晓彤公开恋情。陈翔从此被认为是公认的痴情种,两家粉丝也是各种祝福,待遇可以说是超越了各种现在塌房的爱豆们。

图片来源:微博

再说说两位女主毛晓彤和江铠同。当年,毛晓彤在影视圈不能算是大火,但知名度还算较高,而江铠同则是事业高峰期,连续接了很多热播电视剧女主角,可谓顺风顺水。

在大瓜过后,两人命运迅速发生变化:毛晓彤摆脱过去阴影,蒸蒸日上;而江铠同则事业一落千丈,直到最近才在《我就是演员》上出现一些踪迹。

图片来源:微博@娱乐综艺达人

大家原本以为陈翔和毛晓彤的恋情就会这样顺利下去,等着他们爆出结婚的喜讯。孰料2017年10月1日,毛晓彤女士先是发了一条微博表示“从没想到这一幕会出现在我眼前”。

图片来源:微博

其后,各大娱乐媒体、营销号就出来发布了“陈翔出轨江铠同”的新闻以及证据。

在新闻内容中,陈翔和江铠同深夜在电梯中一同出没,前往陈翔居住的公寓,且视频中的两人不断东张西望、鬼鬼祟祟。其后,毛晓彤拉着行李出现在陈翔居住的公寓的电梯口,搭乘电梯前往陈翔的公寓。

在毛晓彤进入陈翔公寓的不久后,但见江铠同落荒而逃,行迹实在不像是刚刚发生了和和气气的谈话的样子……

图片来源:微博

大家的猜测很快被落实:陈翔在和毛晓彤依然存在恋爱关系的期间出轨了江铠同,并且被刚刚出差回来的毛晓彤当场抓包了。

事件过后,很长一段时间,陈翔和江铠同都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影视代言等资源,江铠同的每一条微博下都是一片“小三”的骂声,而三番五次试图各种方式洗白自己的陈翔,无论是《亲爱的客栈》里真情流露上热搜,还是其他综艺中提及与毛晓彤的恋情,都会被网友再扣上“渣男”的帽子轮番攻击。

图片来源:微博

就在今天,2021年1月30日,时隔三年半,陈翔由于前一天被曝出了和现任女友过生日,不知是又被拉出来骂了一遍不爽呢,还是这蠢蠢欲动的受害者心态再次作祟。

发表了一篇长微博,细数了各种和毛晓彤分手、和江铠同在家里被毛晓彤撞见的时间线和细节,怒晒六张聊天截图试图当作证据证明:

1. 当年他没出轨,因为事情发生时已和毛晓彤分手。

2. 当时深夜并不是和江铠同约会,只是单纯做了一个皮肤管理。

3. 他没错,从头到尾,他都没错,他被人陷害了!

图片来源:微博@陈翔橙

小编虽然吧恋爱经历并不丰富,但是社会经验还是有的!这深夜的皮肤管理,就和李小璐当年深夜与pgone做的头发,这是离谱的妈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但是今天的这篇文章,并不是要来给大家说明为什么深夜不能做皮管、做头发、对剧本的。小编想要和大家认真聊聊的,是陈翔这一波时隔三年半依然沉浸在受害者剧本里的骚操作,到底反映了什么样的心理机制。

总结来说,两个大点,就是自恋与俄狄浦斯情结。

养成一个陈翔需要什么样的经历?

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性心理的发展理论呢?

当年弗洛伊德提出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有伴随着性方面的探索和发展,在学术界可谓是掀起了大风浪,而弗洛伊德的理论也是给心理学这个学科、给精神分析做了一个奠基。

虽然发展到了今天,心理学界大佬们不断探索证实,儿童心理的发展并不仅仅与性方面的探索与压抑相关,但是他的理论至今仍然影响深远,并且确实还能够解释很多的行为。

其中,陈翔本次的这一波骚操作,包括作为一个自信的“渣男”试图占据道德高位,不断扮演受害者,以及实质上的出轨行为,都能够印证弗洛伊德在儿童性心理发展的几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

图片来源:微博@张显阳Yoma

在弗洛伊德看来,儿童的性心理发展会经历五个阶段:口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性器(3-6岁),潜伏期(6-11岁),以及生殖期(11岁或13岁开始)。

口欲期指的是和哺乳期相重合的这样一个阶段,婴儿本能地进行吸吮、吞咽等行为,满足自身口腔 的性需要。

到了肛欲期,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性需要转移到了不同的器官,而儿童开始通过肛门、通过排便来满足性欲望。

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分离的自我概念,认为自我和哺育自己的母亲是一体的,与此同时,认为自己是全能的,和母亲相结合的自己,是有无限能力的。

图片来源:知乎@王徒生,开始与母亲分离的婴儿

到了性器期,也就是一些人所称的俄狄浦斯期,儿童开始意识到男女的区别,意识到两性具有不同的生殖器,并且性需求转移到自身性器官,对于生殖器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的男性开始意识到自己与母亲是不同的,而弗洛伊德认为,对于两性的兴趣让男孩可能开始迷恋母亲,并且一边憎恨、一边畏惧着父亲。

俄狄浦斯的比喻来自于荷马史诗。在神话中,俄狄浦斯是一位悲剧英雄人物,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且娶了自己的母亲。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俄狄浦斯情结,用来比喻一种混乱的、却又刺激的三角关系:对于禁忌的爱与欲的一种近乎病态的迷恋和追求,和对于打破规则、违反伦理的渴望。

图片来源:百度 俄狄浦斯与母亲的禁忌之爱

但是性器期也是一个短暂的应当被好好完成的阶段,而到了潜伏期的儿童,开始经历性压抑,开始出现道德、伦理意识,并且将原始的欲望转化为亲情、友情等温情。

随后来到生殖期,青春期的孩子将目光转向外部的世界,开始真正脱离父亲母亲,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对一的、专属的亲密关系,与外部建立情感的连接,而不再是完全自我的一个状态。

弗洛伊德认为,这五个阶段中但凡任何一个阶段没有好好地在养育者的回应下完成,就很容易形成性心理阶段的固结:有的人固结在口欲期、肛欲期,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因而产生无助感、对世界产生不信任感、会被困在一种原始的生存焦虑之中。

有的人在性器期固结,就有可能产生像陈翔这样的出轨的伴侣,带着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不断地追寻三角关系,沉溺于那种禁忌的快乐之中。

图片来源:微博

此外,陈翔的受害者心态,也是一个很典型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很多阶段没有好好完成的一个结果。

受害者心态的常见成因中,就包括了我们说到的口欲期、肛欲期固结的情况下习得的那种无助感,认为自己是无力的、无法自我照料、无法改变现状的。

因而出现退缩,用哭闹、扮演受害者的方式获得注意力、获得同情与帮助,而不是成长为一个有着坚实自我的成人。

另外一个重要的成因,也和未能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有关。未能好好地完成性心理的成长阶段的人,仍然在自我的世界中,不断追问着“为什么你们不爱我”“为什么我这么委屈”“为什么是我”。

自我的一面是自恋,一面是自卑。自恋的自己,像那个变成水仙的少年,世界中只有自己的倒影,也就只能看到自己的委屈。

自卑与自恋同时地存在于矛盾的陈翔身上,相辅相成。

图片来源:微博

下一个不负责任的公众人物爆大瓜,还远吗?

我们发现近来的这些大瓜,都让我们对公众人物越来越绝望了,很多人开始批判娱乐圈不断造神,眼见起高楼宴宾客而下一刻楼塌得措手不及。

但是反思一下,看看现代的社会,就在我们生活中,真实故事也开始比八点档电视剧还要精彩了。

出轨现象不断普及,尤其随着八零后九零后的独生子女一代开始成家立业,各种人格教育的缺失也开始暴露出来。

常常看到有学者批判,在我国的文化中有一种奇特的群体性口欲期固结现象。

在独生子女一代,体现得尤其明显——要不是父母亲溺爱,无限地进行对子女欲望的满足。

要不就是父母亲一味地迷信行为主义,认为小孩子成长就应该是棍棒下出孝子,不能给予太多的情感关怀。

种种错误的引导教育方式,都有可能造成儿童在应该学会爱自己,爱双亲,爱他人的成长阶段,固化成一个无能为力的、只能通过哭闹、掠夺等原始反应来获得满足的小婴儿。

图片来源:知乎@王徒生

此外,对禁忌的追求、对不被伦理道德接受的三角关系的迷恋,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儿童教育不合理的结果。

而出轨现象当今如此盛行,网上一提到“渣男”“渣女”一片声讨,也反映了现在有很多人都在遭受着这种不合理教育产生的苦果。

我们的文化中,对于儿童如何安全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这一块是有所缺失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要能够帮助孩子完成俄狄浦斯期,能够合理地向外发展一段合乎伦理道德的亲密关系,父母亲的角色都不可缺失,尤其是同性家长的陪伴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时期的儿童,一方面对于同性家长存在原始的嫉妒,想要打败他/她,但另一方面又对其强大的力量产生恐惧,因而不敢反抗。

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儿童迷恋异性家长,想要代替同性家长和异性家长在一起,这也是一种原始的迷恋。

图片来源:微博

这个时候,异性的家长一方面不能够否认、打击那个迷恋自己的小孩,另一方面,也应该通过维护好自己与伴侣的关系、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来帮助孩子正确找到自己的位置。

同性的家长在这个时候,也应该予以足够的陪伴与支持,让孩子减轻威胁感,并且开始学习同性家长的行为,实现成长。

然而试问现在的社会中,有多少的父亲,因为忙工作而完全缺失了子女的童年?有多少的母亲单独带娃的过程中不知所措,自己的情绪也受到影响?

为这个社会培养心理健康的下一代,实在是太重要了。

如果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不要遇到这些“渣男渣女”,也不要成为这样的“渣男渣女”,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父母,是时候予以一些重视了。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