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妈妈育儿网

坏妈妈育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 > 3-6岁 > 幼儿园食育实施存在问题

幼儿园食育实施存在问题

出处:梅琳育儿日期:2021-10-04 11:02:45

食物是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须之物,“吃”可以很简单,却是轻视不得的大事。食育以食物为媒介拉近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食育教育在确保幼儿身体和大脑将健全发育的同时,向孩子展示了风土的滋味,给予孩子文化的体验。

在近几年食育的热度不断攀升,不少幼儿园开始积极地推行食育,在不断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不少新颖的教育方式方法,尤以种植体验活动、食物制作等贴近生活的一些活动为主,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兴趣,增加了幼儿学习热情。因此通过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的方式发现幼儿园食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继而进行了概括。

一、食育内容单一

“活教育”指出:“教材的选择必需要顾到社会性的条件,给儿童团体行为以充分自由的活动,同时指导儿童如何在社会的目的之下来表现自己的兴趣。”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教育内容、教学形式要始终从适合幼儿的角度出发。

李里特教授在其著作中从什么是食育、为什么食育以及如何食育三个维度对食育的定义、内涵及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他认为食育应包括生命与营养科学知识、饮食习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传统食文化的弘扬四个方面。幼儿园对幼儿的健康十分重视,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心理方面。

对于饮食合理性的关注度明显不足。食育强调跨领域、五感体验的教育理念。食育注重利用幼儿味觉的敏感期,借由多样且有趣的游戏体验,让幼儿边玩边学,形成正确的食育观念。当下幼儿园食育内容集中于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幼儿珍惜粮食,感恩大自然、知道简单的食品安全常识等。

但对于饮食营养、身体保健等一些知识就很少涉及,与其他各育联系也缺乏密切性,重视知识,忽略品行能力的培养。若教师能充分了解饮食对人身体的作用与影响,学习饮食健康知识,具有较强的经营食物的能力,可能就会对食育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深入思考饮食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此拓宽食育的内容。

二、食育形式简单,缺乏新颖性

幼儿园食育活动以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式的教育和主题教育为主,同时也涉及一些其他活动形式比如开设了食育工坊、开辟了种植园地,但很多内容和形式比较固定,缺乏灵活性、创新性。

随机渗透式教育如进餐前提醒幼儿勤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每天一名“小帮手”帮助教师摆放餐具,发放饭菜,以及在进餐过程纠正幼儿园不良进餐习惯,对幼儿进行惜食教育。这些活动大多为幼儿园常规活动,缺乏创新性。

有时教师也会通过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教育,大多时候材料都是教师做好的半成品,幼儿能发挥的空间很小,教育效果微乎其微。针对这种现象,幼儿园也在积极探索,在班级中增设食育活动区角、开设食物展台等。虽然对食育活动形式进行了补充,但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不强。

譬如教师带孩子到室外进行种植活动,教师不但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向孩子进行必要的讲解示范,还要避免孩子弄脏衣服。另外由于种植区空间有限,教师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防止幼儿磕碰,所以教师们很难照顾过来,以至教师带幼儿开展活动的意愿并不强烈。物质环境、经费等方面的制约都会影响食育活动,使得活动无法大规模开展。

三、食育师资力量薄弱

陈鹤琴先生曾说:“一个优秀的教师,至少要对所授的教材有充分的认识,同时还要具备教学上应有技能,这样才能指导儿童去认识大自然、大社会。”在对幼儿园调查时发现,在食育师资方面存在专业教师不足等状况。

1.教师营养素养有待提升

现在幼儿园有医学背景的幼儿教师如凤毛麟角。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进餐活动占用了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三分之一,是对幼儿进行饮食营养教育的最佳时机,在幼儿进餐结束后,我们可以鼓励他们把对吃的感觉说出来,以此来了解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解决吃饭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在进餐环节教师只是简单地为幼儿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进餐环境,时不时地提醒幼儿专心吃饭,很少会向幼儿介绍食物的营养组成。比如其中某教师说:“以胡萝卜为例,教师会说胡萝卜含维生素A,多吃胡萝卜对眼睛好,会使眼睛变得亮亮的。

因为这种蔬菜比较常见一般人都知道它含有的营养元素,就能够向幼儿说出来。但比如苦瓜、芹菜、菠菜之类的孩子们不太能接受的蔬菜,教师自己都模棱两可,也很难向幼儿介绍出来。”

还有补充说:“有时为了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也会找资料学习,但营养方面的内容有得很抽象,没有专门的讲解,单凭教师自己的理解,很难透彻地给孩子们讲出来。”单纯的说教不仅难以满足孩子的需求,还可能会影响孩子进餐的情绪,反而加剧孩子挑食的现象。

教师教育方式不恰当,不能直观形象地给孩子讲解清楚,使得教育效果偏离预期设想。教师对待食育态度、所持观念是影响幼儿园食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对食育概念认知模糊,内容认识不足,系统知识欠缺,教师专业性有待提高,与幼儿饮食营养相关知识有待充实。

2.专门食育教师亟待培养

长期以来,幼儿园负责营养膳食和卫生保健的是炊事员、保健医生和保育员,而这一群体不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他们也缺乏相关教学经验。因此在食育成为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活动之前,开展食育活动的专业师资就出现了很大的空缺。现在的幼儿园里很少有专业的食育教师。

园内的食谱一种是由当地的妇幼保健院,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按照营养元素的科学配比所制定的。另一种是幼儿园聘请专门的营养专家针对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所制作的。但第二种方式需要不少的资金和人力的支持,所以很少园所会采用这种方式

研究中的三所幼儿园的食谱就是结合妇幼保健院提供的幼儿营养元素的需要,由园长、保健医和食堂工作人员,依据当季的蔬菜水果而制定的食谱。

某个园长说:“园里在制定食谱时较多考虑幼儿的喜好,以及荤素搭配问题。再者就是考虑到小班幼儿生理发育特点,食物形状会弄得比较小,方便幼儿进食,以独特的形状刺激幼儿食欲,以提高幼儿进食的效率。”专业营养师的缺乏,幼儿园在确定食谱时人为因素较多,科学性不足。

四、幼儿园食育管理机制欠缺

“活教育”提倡一切围绕幼儿,想要知道幼儿应当知道什么东西,做到什么地步,幼儿园应该做到什么程度,管理评价机制是必需的。对于某市幼儿园来说,在这方面仍存在不少需要继续探究的地方。

1.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观察和访谈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幼儿园在食育方面很多监督制度都不健全,监督的重点集中于园内食品安全方面。监督形式也较为单一,主要以外部和内部监督的形式展开。

就外部监督而言,主要以各个区域的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督为主,对幼儿园的食材进行检查和抽查,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部门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幼儿园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十分严格,但涉及面较小,仅停留在对食堂以及营养餐食上,对食育活动等其他方面缺乏一定的监督管理。

2.评价体系缺失

三所幼儿园所在省份食育仍处于试点阶段,虽然教育部门从“高度重视,细节化方案”、“加强领导,规范开展实践研究”、“完善机制,保障试点工作开展”三个方面对开展食育的幼儿园提出要求,可是就如何进一步有效推进食育缺乏明确、具体的评价机制。在没有统一的标准下,幼儿园之间只能相互借鉴。

幼儿园根据园所自身以及园内幼儿差异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制定了评价标准。通过教师陪餐不仅可以评价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也能对餐食质量进行评价。整体而言,幼儿园所涉及的到关于饮食的评价,仅局限于安全和品质等方面有较为全面而严格的评价,但对园内食育相关的其他工作的评价较为缺乏。

譬如食育活动的实施情况、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幼儿科学饮食习惯养成以及食育中家园沟通与合作情况的评价。此外关于幼儿健康管理也缺乏实质性的评价手段。由此可见,幼儿园评价体系中没有专门的食育考核评价标准,以至于很难对其进行专业的评价。

五、家长和社区成员对幼儿食育缺乏

科学认知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父母怎么吃,孩子就怎么吃。但前提是父母需要有正确的饮食观念,才能对孩子施以正面的影响,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家长,尤其是社区居民对食育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并不科学。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的蓬勃发展,现在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科学”的饮食观。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营养过分严肃,盲目让孩子吃各种保健品。另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考虑孩子的心情,而忽视了对幼儿身体的影响。

除了以上情况外,还有一少部分家长主张食疗但却未通过正规的渠道去获取信息,而是相信各种偏方,严重的会导致孩子食物中毒,甚至威胁生命。现在很多家长不让孩子进厨房,更不会让幼儿参与饮食制作,使得很多人成年之后出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情况。另一方面,家长和社区成员对食育的教育意义存在误区。

食育的实践基础在家庭,且须获得的社区的支持,从婴儿期到高龄期,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他自己或家人的生命阶段以及生活风格实践期望的饮食生活。但大多数人认为食育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因而表现出冷漠的态度,使得食育教育在社区的很难进行。

六、总

饮食是关乎人一生的事,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食物攸关健康,入口之前,理当慎重选择,如果没有关于饮食营养的正确知识,摄取营养偏颇或过多进食不健康食品,会对人们身体造成肥胖和危害。

食育绝不是只为孩子而存在的,之所以强调幼儿食育是因为幼儿时期形成的饮食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持续一生的。食育通过教育和培养饮食相关的知识技能,使幼儿能够选择适宜的食物,过健康的生活。因此希望能使更多的人重视幼儿食育,认识到食育教育推进之路还很漫长,仍需我们不断努力。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