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妈妈育儿网

坏妈妈育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 > 1-3岁 > 挪威三文鱼渔场被曝鱼身布满鱼虱,未来食用三文鱼还安全吗?

挪威三文鱼渔场被曝鱼身布满鱼虱,未来食用三文鱼还安全吗?

出处:广州双螺旋基因日期:2021-09-05 10:59:32

日前德法公共电视台纪录片曝光了挪威三文鱼养殖链的“数种罪恶”:水质污浊,鱼身布满溃疡,养殖三文鱼的死亡率高达20%。同时每年约18.3万条养殖三文鱼逃离养殖场进入海洋,也威胁到野生三文鱼的生存。

其实海虱是全球性的,不仅仅挪威有。挪威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事情了,外媒已经老早就报道过了,中国之前就禁止过三文鱼,挪威MOVI渔业公司在苏格兰渔场的三文鱼也曾曝出过海虱事件,出事之后还改了名字。

其实造成海虱泛滥的原因一方面是这些海洋牧场内密度高,成为以食鱼皮肉为生的海虱最佳栖息地,这是一种本身就威胁三文鱼生存的寄生虫。因为渔场并不是封闭的环境,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这种严重威胁三文鱼生存的寄生虫也成倍递增。而且他们也不受渔场的边界限制,可以自由进入其他海域。这就严重威胁了野生三文鱼和其他鱼类,也就造成了上文中出现的那种情况。

挪威SalMar ASA的一座大西洋鲑养殖基地

真实情况是德法电视台拍摄的这部片子里出现的挪威格里格公司网箱中的大西洋鲑病害主要是鱼虱(以及感染鱼虱后带来的免疫能力下降引发的其他次生病害)。在野生大西洋鲑(以及其他鲑鱼)身上也能找到,但野生大西洋鲑独特的习性可以让它们摆脱鱼虱的纠缠——鱼虱不能在淡水中生活,返回河流繁殖的鲑鱼在进入河口后就可以痊愈,鱼虱在河口海域游动到其他鱼类身上,等待产卵后重返海洋的成年大西洋鲑和幼鱼(和大马哈鱼不同,大西洋鲑并不会在一次产卵就立即死亡,一般的野生大西洋鲑都能活过两三个繁殖周期),再加上生活在海洋中的大西洋鲑并不是一种严格的群居生物,鱼虱在不同个体间的传播能力十分有限,野生大西洋鲑身上的鱼虱病害并不严重。

运输中的Ocean Farm 1,业主为挪威SalMar ASA

但网箱养殖则截然不同,从幼苗场投放网箱后,这些鲑鱼就一直集体生活在海水中,它们不能依靠淡水摆脱鱼虱,还很容易从同网箱的同类身上交叉感染。对于健康的成年大西洋鲑来说,鱼虱不太容易带来致命性的伤害,但鱼虱的啃噬很容易破坏鱼表皮组织,并进而引起鱼免疫能力下降。根据养殖企业的估算,每年因为鱼虱引起的大西洋鲑减产和品质下降带来的损失大概在5%左右。

全球最大的大西洋鲑养殖企业——挪威美威(Mowi)的一座养殖基地

鱼虱恼人,但却不是大西洋鲑养殖业最严重的病害,传染性三文鱼贫血病毒(ISAv)才是真正的杀手。1984年,挪威的养殖场第一次被这种病毒侵害,当年的大西洋鲑死亡率就达到了80%,2007年,智利的大西洋鲑养殖业也受到ISAv威胁,整个行业差点崩溃。

那么挪威人是怎么对待这些病害的呢?

传统的养殖业对待病害的办法就是大量用药,但大西洋鲑养殖业对药物的使用一直是很谨慎的——用药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大西洋鲑的品质,还有可能带来抗药性的麻烦,所以挪威政府的规定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禁止用药。无奈之下,养殖企业只能各显神通,2016年,苏格兰的养殖企业(其实就是挪威美威在苏格兰的养殖场)最早引入了生物防治的办法,还有的企业使用激光、电击、或者把大西洋鲑定期泡淡水澡的方式防控鱼虱,效果都不是特别好。而病毒防治就更麻烦了,一些企业在选育抗病毒的优良苗种,也有一些疫苗在试验中,结果也并不理想。

今天的挪威三文鱼养殖依旧在尝试使用新的方式摆脱病害、水体污染带来的损失。挪威水产设备供应巨头AKVA新研发的一种防鱼虱网箱,在网箱外侧的大圆筒内部还有一个小圆筒,小圆头的筒壁是防水膜组成的,而大西洋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网箱下半部分,只有换气的时候才通过小圆筒来到水面。这种特殊结构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大西洋鲑感染鱼虱——因为大多数鱼虱只生活在10米以内的表层,它们既无法钻到防水布包裹的内筒里,也很少潜入到更深处的大西洋鲑生活区。根据AKVA前几年的测试,这样的网箱可以杜绝75%的鱼虱病害。

挪威水产设备供应巨头AKVA新研发的一种防鱼虱网箱

AKVA还有一种正在验证中的办法可以彻底阻断病害、水体污染问题,那就是把开放式的网箱彻底封闭起来,从网箱转变成“漂浮在水面上的封闭鱼塘”,另一家水产设备巨头豪格的想法更为激进,他们的新型网箱是个彻底封闭的“巨蛋”,可以半潜入水养殖。

AKVA的全封闭网箱完全体,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玻璃钢大碗状

豪格公司的真.全封闭网箱“The Egg”,拥有更彻底的封闭性

一些更玄幻的高科技也开始出现在网箱里,比如机器学习。Mowi正在测试的一种网箱监控系统就结合了机器学习,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测网箱内鱼的状态,机器学习通过鱼类游动姿态、摄食欲望和身体表面的完整情况来分析病害程度。

炸裂的鱼脸识别

但不可否认,德法电视台的视频中反应的现状确实存在,这是一个痛苦的现状,是各国政府和养殖企业也不希望看到的。

乐观的是,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技术和法规的努力未曾停歇,或许有一天这些问题可以彻底得到解决。大西洋鲑的养殖业也没有德法电视台说的那么原罪,它的确引发了一些问题,却也给全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水产供应,养殖大西洋鲑也绝非一无是处,它的标准化,质量可控,得益于精细饲料配比,其DHA,EPA含量都比野生大西洋鲑要高。更何况,野生大西洋鲑种群正是因为捕捞而枯竭的,不进行人工养殖,对野生种群的威胁只会更大。

挪威版“养殖密度极限”

悲观的是,大西洋鲑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水产,能够支撑起这样的技术迭代和海量投入,而在其他水产养殖领域,同样的困境其实更多、现状也更不堪。以我们经常食用的南美白对虾为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国,至今依然完全依赖国外种苗,就是因为南美白对虾时常受到虾病毒的威胁而大规模死亡,而我国无论是虾疫苗还是抗病毒育苗领域都落于下风。当我们为自己成为第一大水产养殖国欢欣鼓舞时,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还有许多欠账和内功需要抓紧锤炼弥补。

那么感染病害的大西洋鲑是否安全呢?许多答案已经说得很直白——病害是水产和畜禽养殖无法彻底杜绝的,而只要熟食,基本上不会对人体带来什么威胁。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