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妈妈育儿网

坏妈妈育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儿童疾病 > 不止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也能预防新冠感染

不止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也能预防新冠感染

出处:DeepMed深医日期:2023-01-15 10:20:19

新冠感染人数仍在增加。如果过了这个元旦假期还未被感染,可以说是进了“淘汰赛”。

与此同时,坊间流传起了过敏性鼻炎患者不容易感染新冠的传言,也有过敏性鼻炎患者亲自表示,自己在充满阳性病例的环境中呆了很久,但至今仍未感染新冠,成了“天选打工人”。

事实真的如此,还是只是巧合?如果过敏性鼻炎患者不容易感染新冠,原因是什么?其他过敏性疾病也能降低感染新冠的概率吗?医学界已经有人对此进行了研究。

01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都能预防新冠感染

今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团队在过敏与免疫领域顶级期刊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上发表于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了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对新冠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影响,并且评估了长期的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药物治疗是否会影响新冠病毒感染的结果,共有70557名成年人被纳入这项研究。


研究显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都是新冠感染的保护因素,可以降低患者感染新冠的风险。如果患者同时患有两种疾病,仍能获得保护作用。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本身都与新冠死亡率无关,且长期治疗药物都与新冠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和死亡率无显著相关。

但研究发现,单独患有哮喘对新冠感染的保护作用主要限于65岁以下人群,虽然作用并不显著;而在更高龄的人群中没有显示出保护作用。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可能导致预后较差。在对新冠导致住院的影响方面,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中哮喘的影响更加显著,已经构成危险因素。

这样的研究结果出乎意料,因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同为呼吸系统疾病,因此通常被认为是新冠感染的危险因素。多项过往研究显示,这两种疾病会导致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加重,但本次研究表明,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问题上,结果截然相反。

02食物过敏也能预防新冠感染

在今年5月发表于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科学家研究了其他过敏性疾病,包括哮喘、上呼吸道过敏、湿疹和食物过敏对新冠感染和家庭传播的影响,发现食物过敏也能预防新冠感染和传播,其他过敏性疾病则起不到这样的作用。

这项研究纳入了1394个家庭中的4142名参与者,记录了2020年5月到2021年2月期间的新冠感染,当时疫苗和变异病毒都尚未出现。研究者意外地发现,食物过敏和较低的感染风险有关,并且在有食物过敏患者的家庭中,新冠病毒的传播性也更弱。其他纳入研究的过敏性疾病虽然没有预防新冠感染和传播的作用,但也不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03过敏为何能预防新冠感染?

目前科学家尚不清楚过敏预防新冠感染的具体机制,但他们猜测,这可能与一种名为ACE2的受体蛋白有关。

ACE2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是新冠病毒附着和进入宿主细胞的受体。这种受体在人体内的呼吸道、心肌、神经元、血管内皮等细胞和组织中都有存在,因此使得新冠病毒具有较为广泛的组织嗜性。中国研究团队在论文中写道,过往研究发现,呼吸道过敏原诱发的过敏性气道炎症会导致ACE2表达降低,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过敏性疾病可以减少新冠病毒在体内传播。

对于食物过敏预防新冠感染,美国科学家在此基础上提出,患有2型细胞因子高型哮喘的儿童气道上皮的ACE2基因表达更低,体外实验表明,气道上皮释放的白介素13既能降低ACE2水平,也能阻止新冠感染,实验室诱导的气道过敏反应同样可以减少ACE2基因的表达。这样的情况是否适用于食物过敏尚不清楚,但由于食物过敏同样为2型炎症反应,因此可以推断它可以降低ACE2水平,从而减少新冠感染风险。

04过敏患者可以“放飞自我”吗?


过敏患者就这样成了“天选之子”,但这是否意味着过敏患者可以“放飞自我”,无需再预防新冠感染?

上述中国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患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患者不容易感染新冠,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感染新冠更加小心谨慎,因此更有可能戴口罩或保持社交距离。上述美国研究团队也指出,食物过敏防止新冠感染的原因可能还包括患者外出就餐少、与家人接触频率低等。



中国研究负责人、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赵宇在接受采访时提醒,此项研究主要是基于以前的病毒毒株,至于现在所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是否也有这个规律,尚待研究。

“并不是说得了过敏性鼻炎就一定不易感染,这只是一种相对的几率。对于个体来讲,并没有直接的参考意义,该做的防护一样都不能少!”

参考链接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3219821012022
[2]https://www.jacionline.org/article/S0091-6749(22)00752-7/fulltext
[3]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778857/
[4]https://m.gmw.cn/baijia/2022-12/25/1303234448.html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