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妈妈育儿网

坏妈妈育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怀孕 > 优生 > 五代杨行密和朱温之间的决战

五代杨行密和朱温之间的决战

出处:史事无常心日期:2023-02-11 10:34:29

清口之战是五代杨行密和朱温之间爆发的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

虽然五代乱世之战甚多,在公元897年八月至十一月发生的清口之战可谓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并且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战役。清口之战后,南北力量对抗发生根本性转变,对峙局面正式形成,天下中分,终五代结束,中原不能掌控东南半壁江山

公元897年,朱温在消灭了割据山东的朱瑄、朱瑾兄弟后,实力大增,已成为天下第一大军阀。北方,除了河东地区外,基本上都成了朱温的势力范围。

朱瑾被朱温击败后,率领残部南下寻找出路,归顺杨行密

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八月,朱温下达了向淮南杨行密进攻的命令一场空前的大战终于要开始了。

朱温兵分两路。是年九月,朱温大将庞师古率7万大军人,从徐州出发前进至清口(今属淮安),渡淮后目标直指扬州,作为主力解决淮南问题。

另一员猛将号称“山东一条葛”的葛从周1万余人从兖州出发前进至安丰(今属寿县),进攻寿州,牵制淮南在寿州方向的兵力,并伺机夺取寿州要塞。

两路前军以庞师古为主将,朱温自己亲帅主力部队坐镇宿州,接应两路前锋。

一时间,淮南震恐”(《资治通鉴》卷二六一)

寿州是淮南要冲,通常中原征伐江淮的线路都是从寿州下手的。如果攻下寿州后,面临的就是淮南平原,地势平坦,就是有几条大江大河也是水势平缓,利于进军。如果战事不利沿原路退回可谓进退可据。寿州就在杨行密和朱温的战争中几度易手,最终被杨行密所占。当时的寿州守将事杨行密的小舅子朱延寿率领的黑云都部队战斗力奇强曾多次大败朱温军。

这次为了尽快征服淮南,避免师老兵疲,朱温选择了从徐州--清口--高邮--扬州的线路作为主攻路线。

从实际线路来看,这条路距离最短,而且一旦渡淮后,可以利用大运河运送兵力和物资省时又省力。但这条线路缺点也很明显,只要没有优秀的水军和足够的运输船只,这些好处就等于白说

如果只是沿运河陆路运动的话,这条线路上水网密布,把前进的横向空间压缩很小,行军相当不易。而且敌人的水军如果够厉害,配合唐朝就已闻名天下的江淮弩手,就能给部队造成极大的伤亡。

所以这是一步险棋。

大约两个月后,庞师古率所部到达清口前进阵地,在清口安营扎寨,有人建议:“营地污下,不可久处。”《资治通鉴》卷二六一)但庞师古拒不听从。他倚仗人马众多而轻视敌手,在驻地下棋取乐。

与此同时,葛从周也率所部进入预定的安丰前进阵地,不过也遭到朱延寿所部的强烈抵抗。由于庞师古和葛从周所部都是北方士兵,缺乏在江淮之间水网密布地区作战的经验,并缺少有力水军的支援,整个行动非常迟缓。

抵御朱温南进,杨行密与朱瑾领军队三万在楚州抗击朱温的军队,另一员大将张训从涟水带领人马与他们会合。杨行任张训做前锋。

朱瑾堵塞准水上游的水流.打算灌淹庞师古的营地。消息传到庞师古那里,庞师古却认为盘感众心。十一月初二,朱瑾与淮南军队将领侯带领五千骑兵渡准水,从北面奔袭庞师古的中军。张训也率领军队越过栅栏冲入敌军营帐,庞师古的士兵仓皇迎战,此时淮水决口滚滚而来,汴州军队惊慌失措混乱不堪。

葛从周在寿州西北安营扎寨,寿州团练使朱延寿攻破他的营寨,葛从周被迫退到豪州固守。他听说庞师古战败后,便逃奔返回。杨行密朱瑾、朱延寿乘胜追击葛从周,一直追到淠水(今属六安)。葛从周的人马涉渡淠水到一半的时候,淮南军队发起进攻,葛从周的军队几乎全部被斩杀和溺死,葛从周本人逃跑免于一死。遏后都指挥使牛存节下马徒步战斗,各军才稍得渡过淮水。连续四天军中,士兵没有进食,又恰逢天降大雪,汴州军队士兵连冻带饿纷纷死于途中,返回不到一千。

朱温本人在宿州得知前线两路大军的惨败消息后,也吓得胆战心惊,只好赶快从宿州撤退宣武军来时是如此的气势汹汹,逃时却是如此狼狈

行密还写信给朱温:“庞师古、葛从周,非敌也,公宜自来淮上决战。”《资治通鉴》卷二六一)

随后淮南军队的庆贺宴会上,杨行密嘉奖了此次战事的头功人员、行军副使李承嗣杨行密说:“始吾欲先趣寿州,副使云不如先向清口,师古败,从周自走,今果如所料。”(《资治通鉴》卷六二一)

李承嗣自此兼任镇海节度使杨行密对待李承嗣优厚有加,也为杨行尽忠效力,多次建立战功,最终死在准南。

清口之战后,杨行密“由是遂保据江、淮之间,全忠不能与之争

清口之战是朱温和杨行密之间的决战。朱温胜了,就有可能进而控制江南杨行密胜了,就能对抗中原,保有江淮

然而朱温在兵力上虽占有绝对的优势,却失败了败因如以下三点:

第一,战略计划错误。兵分两路南进本身没错,问题是朱温明知寿州乃战略要冲,却以少量兵力攻,企图投机取巧。结果西线兵力不足,杨行密还未增援寿州,西线的葛从周就被朱延寿所败,即便东线庞师古不败,也严重威胁东线的侧翼,影响全盘战略。

第二,准备不充分。从朱温发布命令到庞师古军进入预定的清口阵地,足足用了三个月,从徐州到清口,就算是七万大军,行动也慢得出奇。这当然与准地水网交错、行动不便有关朱温没有有力水军的缺点也暴露无遗。

第三,主将选择有误。清口大营位置不理想,当事将自当决定是否迁营,庞师古却事事仰赖朱温的命令,结果铸成大祸,可见忠诚有余,变通不足。

杨行密胜利的原因在于:

第一,内部团结。五代多事之秋,择贤而附,以前战事淮南多有叛将,这次连一个高级将领都没投降,非常难能可贵,说明淮南内部非常团结。这和杨行密在淮南的建设密切相关,百姓人心归附,没人愿意跟随朱温去过动荡的日子。

第二,临事果决英明。杨行密能兼听则明,听取李承嗣的合理建议在战略方面决断正确同时大胆使用降将朱瑾以他为主将也很正确,因为朱瑾与朱温有杀兄夺妻灭城之仇,所以战意最高,这和朱温任命庞师古为主将也形成了反差

第三,战术运用得当。杨行密利用敌人行动缓慢的,对两路敌人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到达东线前线后,注重前线侦查,发现敌人漏洞后,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正兵、寄员都合默契,主力使用恰到好处。打败东线敌人后,坚决不放跑西线之敌,对敌人穷追猛打,终于大胜。

第四,强化淮河防务。对于朱温的计划,杨行密早就十分清楚。既然和朱温的战争已不可避免,那么必须抢在他前面建立完整的江准防御体系。守江必要守准,只有把战线尽量往北推,扬州根据地才能足够安全。只要能真正把淮河掌握在自己手中,前依淮河天险,背靠水网交错的黄淮海平原,没有强大水军,就是有千军万马也能挡住。

杨行密派朱延寿在拿下寿州并完成部署后,占领光州准河防线在阜阳一带的漏洞弥补完整。同一时期,杨行密又命部将张训率兵驻屯涟水,严密监视朱温军在今江苏一段的动向。这样整条淮河防务乾宁四年公元897年朱温大举进攻淮南之前就早已完善

所以清口之战朱温的失败,杨行密的胜利不是偶然的。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对清口之战评论说,当时的北方军阀朱温、李克用、刘仁恭都是些残暴的家伙,强大淮南的存在能免江南百姓被这些家伙统治。

能保一方百姓平安,这恐怕是对清口之战的最高评价了。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