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妈妈育儿网

坏妈妈育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用品 > 婴儿奶粉 > 因包装少了一个字,美可高特公开致歉并已全部召回两批次羊奶粉!

因包装少了一个字,美可高特公开致歉并已全部召回两批次羊奶粉!

出处:精华食报日期:2023-03-06 10:39:50

因为标签上少了一个字,造成了产品“不合格”,5月20日,已有24年历史的美可高特公开致歉,就此前的的核苷酸标签瑕疵问题表示“真诚的道歉”。

1、美可高特公开致歉

胡说有理注意到,美可高特今天在其官网上发布了针对消费者、经销商和媒体的一封《关于核苷酸瑕疵问题的说明》(下文称“说明”),说明一开始就针对此前的核苷酸标签问题“致以真诚的道歉”。

据了解,4月份28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告显示:两个批次美可高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核苷酸检出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13432—2013)中,关于“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的相关规定。

对此,美可高特今天的说明称,此两批次产品是2017年9月23日和2017年11月3日生产的配方注册前的老包装产品。从我公司产品配料表中可以看出,该产品并未添加核苷酸,总核苷酸来自于产品所使用的全脂羊奶粉中的天然核苷酸。

美可高特解释称:此两批次产品的标签是按照GB134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中4.3.3“能量或营养成分的标示数值可通过产品检测或原料计算获得”的规定,标示了产品中主要原料全脂羊奶粉中的总核苷酸量。国家抽检是根据GB5413.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核苷酸的测定》,检测的项目是产品总核苷酸中含有的部分成分--游离核苷酸的含量。

“此两批次产品标签表述存在瑕疵,我公司已深刻认识到该标签表述的问题,应当将标签标注为‘总核苷酸’而不是‘核苷酸’”,美可高特表示:公司对出现标签瑕疵问题已积极整改完毕,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2018年1月份接到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后,在提交了异议申请的同时于2018年1月19日启动了召回程序,2018年1月26日召回完毕。

2、就因包装少了一个字

根据说明,我们可以看出,此次美可高特被判不合格,就是在标签标识上少了一个“总”字。

胡说有理注意到,根据美可高特今天发布的说明,美可高特这两批产品核苷酸是羊奶粉天然存在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并未添加。

胡说有理从美可高特的外包装上发现,被判为“核苷酸不合格”产品的配料表中确实没有标注“核苷酸”,所以这些产品核苷酸总量是合格的,只是应标识为“总核苷酸”。

据了解,自2018年4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美可高特旗下经典红罐两次批产品核苷酸标识值不合格的公告后,关于核苷酸的话题一直在发酵。毕竟很多消费者对这一专业知识并不了解,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误解。

此前,就有不少读者也胡说有理后台留言询问胡说有理,当时胡说有理就有回复:在我国婴配粉国标中,核苷酸是属于可选择性添加的营养成分,标签明示值不合格,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来源于羊奶粉中天然核苷酸,不会对宝宝造成身体伤害。

其实,此次“核苷酸”事件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消费者理解的核苷酸以及奶粉厂家宣称的产品卖点核苷酸都是指总核苷酸。

GB5413.40颁布之后,有些企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忽视了标签明示值的正确写法,应标明“总核苷酸”,导致像美可高特这几家企业产生了标签瑕疵,没有及时对核苷酸名称的写法加以正确说明,虽然“总核苷酸”和“核苷酸”仅一字之差,但却造成了标签瑕疵的错误。

对此,美可高特负责人表示,公司在2017年进行配方注册时,已经做了更正,在营养成分表中去除了核苷酸一项,目前市场上的经典红罐产品已经是符合国家各项相关标准的合格产品。

3、标签瑕疵值得深刻反思

公开信息显示,美可高特羊乳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第一家品牌羊奶生产企业,“美可高特”为公司主打品牌。

美可高特现有婴幼儿配方羊奶粉、成人系列配方羊奶粉、羊奶片等各类羊乳制品,该企业旗下红白金三大系列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于2017年全新升级,并全部通过国家配方注册,升级后更名为美可高特经典红罐婴幼儿配方羊奶粉、美可高特纯冠婴幼儿配方羊奶粉、美可高特美高贝贝婴幼儿配方羊奶粉。

现如今,美可高特核苷酸事件最终以标签瑕疵定案,但是成立24年之久的国产羊奶粉知名品牌,却失误在总核苷酸的“总”字之下,值得业内人士深刻反思。

近年来类似这种标签瑕疵的错误在国产奶粉品牌中屡见不鲜,自三聚氰胺以来,婴配粉的食品安全问题触动着每个国人的心,经过十年来不断的淘汰,不断地严查,婴配粉的国抽合格率是食品行业中最高的。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产品牌婴配粉抽检合格高达99.5%,虽然标签瑕疵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但也应当引起国产奶粉企业的足够重视。

消费者虚惊一场,现如今终于真相大白。在这里,也呼吁各奶粉生产企业吸取教训,认真对待标签标识问题,让质量安全的“乌龙事件”少发生一些。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